联系方式 Contact

广东我破了外娚女小芳的处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江宝路96号

电话:0762-3100991

传真:0762-3883455

网址:'/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 坚定不移开展中小河流治理 奋力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8/6/14 10:11:35点击:
    清澈见底的埔前河,红红火火的勒杜鹃,绿油油的水稻田,自由自在的小鱼儿,辛勤劳作的农民,勾勒出一幅静谧和谐的乡村山水画。
    这就是治理后的埔前河,成为了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和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埔前河的蜕变,得益于我市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和保护好一方河湖,为群众营造“显山露水见乡愁”的人居环境,是全体水利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为此,市水务局一方面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驯服“洪魔”,保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有了河长就等于有了“管家”,河长定期巡查,清理河道,确保河流干净整洁畅通。
    治水、管水、护水永远在路上。市水务局局长古敏生表示,今后,全市水利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水新思路,围绕“三大抓手、两大工程”(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防灾减灾工作,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人民群众营造健康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推动我市水利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第一部分:中小河流治理
    生态治水 变“水患”为“水利”
    “现在已经看不到河道两岸脏乱差的现象了,两岸的风景特别漂亮。”在和平县浰源镇洪浰村,村民黄先生指着远处的洪浰村河跟记者说道。沿着他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洪浰村河段两岸绿意盎然,河道畅通无阻,恍惚置身塞上江南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河道行洪通畅,河堤坚固,河道功能基本恢复,行洪排涝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附近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发生洪灾了。这只是我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中小河流治理也成为当地群众一致称赞的民心工程。
    2015年,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大会战”正式打响,我市将用5年时间治理111条中小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
    自启动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25.33亿元,累计治理了113条河流约1322.79公里的中小河流,使主要乡镇、重要村庄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彻底改变了山区河流防御标准低,甚至是不设防的窘况。
    在紫金县龙窝镇的洋头河,2013年一场特大洪水,使这里两岸变成一片汪洋,龙窝镇成为孤岛,洪水漫上房子的一层多高,整整淹了两天两夜。2015年,洋头河被列为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并得到有效治理,2016年,防灾减灾情况有了天壤之别。当地村民叶振球介绍,2016年强台风“妮妲”和“海马”所带来的特大暴雨洪水,比2013年还要严重,洋头河安然无恙,没有灾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治理后的中小河流,发挥了重大的防洪减灾效力,成为一道名副其实的“防护墙”,守护住了周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地抵御了2016年龙川“8.12”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等洪涝灾害考验,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降雨量比常年增多43%的情况下,全市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比常年下降了50%以上。
    中小河流治理大大提升了河源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重拳出击 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中小河流治理大会战。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工程浩大、细节繁杂、资金投入大的系统性项目。作为财政盘子小的山区市,河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项目建设。
    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我市坚持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推进,对照目标任务,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抢抓进度,保证质量,有力有序推进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战果。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已进入第4个年头,一条条昔日“水患”横行的中小河流,在全市水利部门的精心治理下,脱胎换骨,成为了滋润当地群众的母亲河,明年将是中小河流治理的收官之年,市委七届四次提出今年要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古敏生表示,全市水利部门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中小河流治理中,力争明年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小河流治理点多面广,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面对我市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我市全力解决中小河流治理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为解决我市2015~2017年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2016年7月,市政府将全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包含市、县区自筹部分资金,采取统一打包方式向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融资贷款10亿元。2016年12月,我市又向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贷款到5亿元的专项基金。
    对于财政基础薄弱的河源来说,通过融资贷款15亿元,足额解决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三年市县配套资金和列入国家专项规划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的举措,体现了河源人水利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底气,为工程顺利推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生态治理 打造精品亮点工程
    在中小河流治理方面,我市还始终坚持生态治水,注重河流周边的生态保护,打造了一批生态示范河流,改善沿河生态环境。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我破了外娚女小芳的处始终贯彻生态治理的理念,从设计理念到施工过程管理及建后管护,都十分注重保护原生态和改善河道环境。在设计方案上,注重保护河道的天然特征,坚决拒绝对河道进行“渠化、硬化、白化”的行为,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使用生态材料。做到因地制宜、顺“势”而治,就地取材、科学治理,治理后的河流生态、自然、美观,取得了“河畅、岸固、水清、景美”的效果。如源城区的埔前河、东源县的上莞河、和平县的李田径河、龙川县的铁场河、紫金县的柏埔河、连平县的忠信河等生态河道治理示范项目得成效显著。
 
江水清澈见底,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生态护堤以及蜿蜒的亲水步道上,新丰江美景尽收眼底。这是治理后的新丰江市区段,现在这里也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场所之一。
    新丰江市区段治理工程是我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项目之一。通过治理,该江段不仅完成了清淤清障、堤防加固等工程,还修建了亲水步道、绿化带等,实现了防洪与生态景观效果并重的治理目标。
    据了解,新丰江市区段河道宽150米—420米,河道蜿蜒。治理前,沿岸有大片的荒地和部分村庄、城镇房屋,局部淤积形成滩地,河岸易受冲刷,河道淤积较为严重,造成洪水季节排水不畅,出现漫堤、水浸农田和沿岸人行步道等现象。
   治理过程中,市水务局主要采取疏防结合、河道整治和河流生态保护相结合,及时清除河道淤泥流沙,保障河道行洪通畅,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同时,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河流水质。经过治理后的新丰江进一步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有效减轻了区域自然灾害,提高了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此外,我市还创新督导,确保进度质量安全。自2015年起,每月定期派出6个督导小组到县区督导工程建设进度和廉政建设等情况,及时召开汇报会,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并在通报全市。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财政、市水务局开展每季度一次督查活动,及时将督查情况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并要求整改落实。
第二部分:全面推行河长制
河长管河 打造和谐水生态环境
    近日,记者在河源市源城区埔前河、东源县上莞河及和平县李田径河等河流走访时看到,这些河道两边醒目位置都竖起了河长公示牌,写明了总河长、河道长、河段长、保洁员等姓名,同时明确“河长”和“河段长”的职责。各河段按河流长度聘请保洁员,实行每天巡查,清理河道垃圾,以及时解决河道垃圾和黑臭问题。公示牌上还写有监督联系电话,群众发现河道问题可及时反映。
    这是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最好的见证。
    市委七届四次提出,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河源。建设水更清的生态河源,就需要建立长效良性管护机制,为此我市自2016年开始,探索河流后续管护机制,试行以中小河流治理与长效管护、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为主的河长制,确保治理后的河流有人管护,保证治理效果,长期发挥河道防洪及生态功能。
    2017年7月31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河源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17年底,全市境内河湖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市、县(区)、镇、村(居)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到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根据《方案》,我市市、县(区)、镇三级都设置了行政区域双总河长,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同时担任;设副总河长,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区)长和分管水利、环保、住建工作的负责同志共同担任。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设立了河流河长和河段长。《方案》在系统总结前几年我市在中小河流试行河长制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全市全力打造具有岭南客家特色的河长制升级版。
    自去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全市7个县区和100个乡镇的工作方案已全部出台,市、县区、乡镇三级都是实行双总河长制;全市基本构建起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截至目前止,全市已设立河长16652人,其中市级河长7人、县级河长66人、镇级河长686人、村级河长15893人(含自然村)。
    此外,我市市、县区已制定出台河长会议、河长巡查、信息报送、信息共享、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等7项制度。
    河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去年下半年以来,市领导纷纷带头集中巡河,据统计,去年以来,市级河长共巡河23人次,人均巡河达3次以上,发现问题18个,发出河长令23个,落实整改问题23个,实现了巡河全覆盖。县级河长67名,巡河次数达236人次,人均巡河也达3次以上,并实现巡河全覆盖。各级河长对河湖进行巡查,都实行了问题交办、督办、查办,一事一办,确保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加快制订“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
    “全面推行河长湖长制,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是2018“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口号之一。当前,我市各有关部门正全力推进河长制,促进我市河湖生态得到根本改善,建设生态河源。
    “一河(湖)一策”是把河长制各项任务落到每条河流的重要抓手,也是制订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境内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111条河流、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631条河流(河段)以及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773座水库已建立河湖名录,市级9大主要河湖的“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已初步完成。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打造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示范点,源城区、埔前镇、陂角村等县、镇、村作为全市示范点,在制订方案制度和落实办公室场所、人员经费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打造了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样板”。
    市河长制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各级各部门要全力落实河长巡河工作,县、镇、村要实现河长巡河全覆盖,增加巡河频次,抓紧巡河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取得巡河实实在在的成效。